泡芙小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泡芙小说网pfjdzz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43章百寿探花(长篇连载詹玮著)

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“千叟宴”后第三年,即嘉庆三年(1798年)戊午春正月初六日,为帅承瀛70寿诞之日。

在这之前,帅承瀛的这个生日,就已经惊动了翰林院的编修、侍读、侍讲、掌院、检讨、庶吉士、笔帜式诸翰林公及在京朝野老臣、阁部、各部尚书、侍郎、郎中、主事、侯补主事、给事中,以及军机处行走、司经局洗马、国子监司业、钦天监灵台郎、钦天监中官正、左春坊左赞善、右春坊右赞善、左春坊左庶子、右春坊右中允、内阁学士、内阁中书、詹事府詹事、詹事府少詹事、通政使、资政使、上书房行走、上书房总师傅、太子少保、太子太保、太子太保太傅、日起居注官、太常寺卿、太常寺少卿、大理寺卿、大理寺少卿、宗人府主事、理藩院监事、监察御史、都御史、左都御史、右都御史、国子监助教、国子监学政、学录、诜马、候补侍讲、算学录、中书科中、候补中书科中、员外郎、国子监监丞、国子监学政候补教谕、内阁典籍、太常寺典簿、通政司经历、大理寺寺丞、各部员外郎、大理寺司务、奉宸院笔帖式、委署库掌、柏唐阿、内务府佐领、翰林院孔目、翰林院侍诏,还有东阁大学士、体仁阁大学士、文渊阁大学士、武英殿大学士、文华殿大学士、协办大学士等。这些人中,主要的是帅承瀛参加《四库全书》编纂时期的翰林院及翰林院出任的同僚。其中,主要起头的人有: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纪昀,吏部尚书、体仁阁大学士刘墉,礼部尚书、翰林院掌院学士德保,左都御史、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,以及友人高鹗、程伟元。

这些翰林院出身的老翰林及友人们,对于帅承瀛的这个生日特别重视。他们认为,在上三年朝廷所举办的“千叟宴”上,开始时竟然将这个关系至重的老臣、乾隆的老友、嘉庆老师,被誉为“老主同场少主师”的著名翰林院学士帅承瀛给忘掉了,实属不应该。虽然在他们的提示下,使得帅承瀛得以参加,并得到了应有的赏赐,但是他们也觉得不对味;特别是他们在帅承瀛的身后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凄清冷落的影子;再者,帅承瀛是翰林院老翰林,近三十年来,除短期外任外,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翰林院,直到现在还在翰林院供职领衔。为此,他们决议要好好庆贺一番,以弥补前时事情之不足。

那么,怎样庆祝呢?

他们想来思去,得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,那就是在帅承瀛70寿辰时,以翰林院名义为他办寿庆。办寿庆的办法是:

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关的朝廷友人,亲笔为帅承瀛写一个“寿”字,制成“百寿图”屏风,以此相赠。这个“寿”字,以篆书体出现,且不重复,一字一样。

说办就办,他们很快地将“寿”字写好,将“百寿图”屏风制成。这张“百寿图”,一共写了124个“寿”字,有124名翰林参加。

这124名翰林是:刘纶、舒赫德、阿桂、于敏中、英廉、程景伊、嵇璜、福隆安、蔡新、裘日修、王际华,梁国治、曹秀先、刘墉、纪昀、王杰、董诰、金简、彭元瑞、钱汝诚、曹文埴,沈初、德保、周煌、庄存与、汪廷玙、逵椿、胡高望、汪永锡、金士松、吴省兰、尹壮图、李绶、窦光鼐、倪承宽、李汪度、朱圭、陆锡熊、孙士毅、陆费墀、梦吉、祝德麟、刘锡嘏、王文治、百龄、张焘、宋铣、萧际韶、德昌、黄瀛元、曹城、瑞保、陈崇本、五泰、运昌、戴衢亭、彭绍观、查莹、刘柄之、彭元珫、吴裕德、关槐、周兴岱、汪如藻、程晋芳、李潢、梁上国、刘跃云、陈昌图、励守谦、蓝应元、邹玉藻、王嘉曾、庄承棻、吴寿昌、刘湄、吴典、黄轩、闵思诚、陈昌斋、孙辰东、俞大猷、李尧栋、戴震、朱筠、朱钤、金榜、秦大成、邵晋涵、陈初哲、钱篯、石韫玉、汪如洋、汪学金、茹棻、邵瑛、邵玉清、陈云、陈希曾、王以衔、潘世璜、潘世恩、顾皋、苏兆登、王引之、庄通敏、黄寿龄、余集、周永年、杨昌霖、莫瞻箓、戴心亭、范衷、许兆椿、于鼎、王春煦、陈万青、翁方纲、裴谦、方炜、朱绂、孙昭、高鹗、以及程伟元。

这124人中,仅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就有88人。

程伟元,字小泉,原籍江苏苏州。平生科甲不意,屡试不第。但是,由于他协助朋友高鹗完成了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续书,并与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八十十回合为一本构成一百二十回全本书。这便是程伟元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的贡献。正因如此,便也成了大名人。因此,在翰林院诸翰林书制“百寿图”八扇屏风时,将他也列入其中了。

这些翰林院学士和友人,深知帅承瀛一生洁身自好,两袖清风,一身正气,廉洁秉正,从不收无义的银钱,不取无义的礼品,如今赠送这个“百寿图”屏风作为贺寿礼品,帅承瀛自然是由衷地感到高兴的。

其实,他平生中也有过发财的机会,而且是皇上暗示要他去发财改善一下生活的,只是由于他本人不肯那样做,才未得走上荣华富贵之路。

那是嘉庆元年的事。

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“千叟宴”上,嘉庆发现他的老师帅承瀛,还是那样穷困潦倒和寒酸,便非常同情。于是,他心里便有了要为帅承瀛找到一个肥缺的想法。不久,这个机会便来临了。

一日,嘉庆召帅承瀛到上书房,说道:

“朕要过问一下,老爱卿家境如何?”

帅承瀛见问话的是以前自己的学生太子颙琰。现在已是皇帝了,当以君臣之礼鉴之。于是,他回答道:

“启禀皇上:微臣家境,并无改观,还同先前。所在京居,只是四壁典籍,两榻光床。寻阳故里,也是几间茅屋,几亩薄田,过的是‘半仓农具半仓书,一望春雨一望秋’的平民浅淡生活呀。就拿微臣身上所着,也是圣上所恩赐的朝服,别无其有。”

“那么,你生活之资何来?”

“回禀皇上:生活之资,皆为本人俸禄和挂单售字的收入维持。”

嘉庆听了,长叹一声,说道:

“这就难为你了。今有一职,朕念你为官清廉,要你前去授任。自父皇禅位、称为太上皇帝,朕即位登极,启元嘉庆,天下臣民,始用新宝。朕欲御制铜宝‘嘉庆通宝’。安徽铜山,为历朝铸钱之重地。那里有铸钱炉,且铜质优良,为铸钱佳所。您老人家在京城呆着也是呆着,就到安徽铜山铸钱去吧。在那儿住上几年,也就不会错了,总比你挂单售字要强。”

那时候的安徽铜山,为朝钦御定的制铜宝场所。铜山上每年出多少铜,便铸多少钱。那铜钱既有数,又无数,只凭铸钱官呈报。因此,出任铸钱炉元局丞职,是个朝野上下众目睽睽的“肥缺”。嘉庆放帅承瀛到安徽铜山铸币,言外之意,是让他多捞一把,以便改善一下本人生活和家境。

帅承瀛领旨,即赴安徽铜山铸币。

一晃二年过去,帅承瀛任期满归京。

嘉庆再次召见帅承瀛,关切地问道:

“老爱卿,这回可度余年了吧?”

其言外之意:你总算捞到点实惠吧,下半辈子够过了吧。

然而,帅承瀛听了这话,一笑,道:

“禀奏皇上:臣还是一无所获。”

嘉庆有些不信,问道:

“老人家,难道你什么也没捞到,此行白走了,不能吧?”

帅承瀛道:

“不,也有些所得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铜宝。”

“在哪?”

“在我手中。”

嘉庆听了,有些惊奇,说道:

“在你手里?拿来我看。”

帅承瀛闻声,向袍袖里一掏,掏出三枚铜钱,交到嘉庆的御案上。

嘉庆拿起一看,见这三枚铜钱是:一枚“当十”钱,一枚“五铢”钱,一枚“嘉庆通宝”钱。所不同的是:每枚铜钱只磨得又薄又亮。

嘉庆看过后,有些不解,便盯盯地望着帅承瀛,那意思是要帅承瀛回答。

帅承瀛道:

“这三枚铜钱,是我铸钱时使用的钱样子。我掌管铸钱炉二年,这钱在我手中攥了二年。我每天用它来检查铸钱质量,看合乎要求和有偷工减料否。正因如此,它才被磨得这样亮薄,还望皇上能有所理解。”

“此外,再没有了吗?”

“此外再没有了。在我手中的,只有这三枚御制铜宝。”

嘉庆听了,深为感动。心想,像这样的老臣,当今到哪里去找!于是,他频频点头,说道:

“老爱卿,真可谓是个老实帅也。”

帅承瀛听了,马上回话道:

“臣为民(汉),不为旗(满),只能称臣,不能为帅。”

嘉庆望他满头白发,年逾花甲,遂问道:

“老人家,你下步生活有何打算?”

“微臣已想好,还是到书院去挂单卖字。”

嘉庆愈加垂怜,说道:

“已如此年庚,当荣归故里,颐养天年去了。”

嘉庆说完这话,还未等帅承瀛作答,便又接着说道:“朕念你清廉一世,并授业于我一回,特赐你白银一千两,带回去养家度日吧。”

帅承瀛听了,即刻叩头谢恩,说道:

“微臣万谢圣恩,并铭记在心,世代莫忘。”

帅承瀛收下御赐一千两白银,便回寻阳老家去了。

然而,他并没有将这一千两白银用在补助自家生活上,而是办起了一座义学馆,用以培养家乡士子。

这个义学馆,即后来发展为有名的“寻阳义学馆”。

关于这件事,还引出了一个新的传说。

传说,帅承瀛得到嘉庆帝赐给的一千两白银,并没有立即将白银拿回寻阳老家,而是在北京买了二百盘驴驮子。

这日,他带上二百盘驴驮子,出了北京得胜门,便直奔山海关而来。

这事很快地传遍了朝廷。

有的说:“都说帅承瀛老实,圣上也夸赞他为老实帅。其实老实个什么?那驴驮子里装的是啥!”

有的说:“这二百盘驴驮子,将装有多少金银珠宝、御制铜钱!算来,恐怕是朝廷老臣中,没一个能比得上了的。”

话越传越多,未免有些添枝加--&网--闲时期。于是,他利用余暇,追记见闻,作稗说六卷,曰《滦阳消夏录》;越二年,作《如是我闻》四卷;次年,作《槐西杂志》四卷;又次年,作《姑妄听之》四卷;嘉庆三年,复至奉天,又成《滦阳续录》六卷,计五种二十四卷。这些作品,内容泛杂,凡地方风物、宦海变故、典章趣志、医卜星相、轶闻逸事、狐精鬼怪,几乎无所不包。此次,他随帅承瀛来到寻阳,住在寻阳帅承瀛御赐翰林府。帅承瀛协理他将五书合一,编定为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全书40万字,收诸种故事千二百篇。该书,无论其内容或规模,以及审美、造诣程度,都可与蒲松龄氏《聊斋志异》相比。另外,《聊斋志异》成书于山东聊城,而其作者蒲松龄的后人移居及其遗稿流传皆至鄂东及蕲州;而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作者纪昀为直隶献县人,书稿及编定却置身于鄂东及寻阳,皆属鄂东大地,说来实在偶合生趣。

帅承瀛回到寻阳,以大理寺少卿衔出任大林书院掌院,余暇开始整理自己的平生著述。同样,这也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平静与消遣。然而直到这时,他才叭哒叭哒嘴觉着有些苦涩之味。一生的才气和时光,几乎是全部地献给了皇家。他帮助乾隆、嘉庆两代皇帝撰、改、编、校诗文,纂修《四库全书》,出任三通馆纂修,写出许多政务文章。但是现在轮到是自己著述,却是甚微,空空无几,显得可怜。于是,他仰天长叹一声,用心语说道:

“人称吾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,到头来却是轻轻浮浮,有几多属于我本人!”

此当属于悲剧,他自己亦深有所知。

然而,悔之晚矣。

经他整理,除散在诗章外,再者就是镌刻于碣碑或序写于刊本上的文字了。那些碣碑,或存于庙宇,或存于山泽,或存于村泮;那些序文,或利于诗集,或刊于文集,或跋于书后。而这些文字,多存于家乡寻阳或雷池一带。由此可见,他对于乡里的厚爱之情,以及乡里不忘于他的深重之感。其诗文俱散在。

直到他过世后的130余年的民国时期,才有他的同邑后学史学家兼诗人金毓黻先生,将其著述整理、编辑、刊刻,定名为《承瀛集》。其中诗章,已在本书前面有所载,此处不再赘述。这里,只将他的文章抄载下来,以为后人传阅,以识前贤文采风貌,此乃笔者之本意也。

其文,计开如下。

玄幻魔法推荐阅读 More+
数据库连接失败数据库连接失败